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颏法。(2)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送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送气时间为1秒,见胸廓抬起即可。应用简易呼吸器: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升/分,一手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
第一步就是循环支持(C),在确定婴儿或儿童无意识、无脉搏后,应给予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的指征是:新生儿心率<60次/分;婴儿或儿童心率<60次/分伴有灌注不良的体征时可以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对新。
因此,这里的CAB本质上与成人心肺复苏的CAB并无差异,指的就是“C循环(胸外按压)-A气道(开放气道)-B呼吸(人工呼吸)”这三个步骤,差别只在于其他操作细节而已。
对于儿童心肺复苏,在2015版指南中的要求是这样的:首先确认环境安全,检查儿童意识,在10秒内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确认生命体征情况,如需要心肺复苏,则在有旁人情况下请求呼救和取得AED并立即以30:2的按压通气比进行心肺复苏。
按压时,抢救者应该用一只手的手掌垫在患儿的背部,由于头的重量和双肩稍垫起,头会自然后仰;儿童只需用一只手掌根做胸外心脏按压;按压其胸骨中1/3段。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与人工呼吸比例 婴儿胸外心脏按压频率应大于。
儿童和婴儿心肺复苏时,通气量小于成人,以胸廓隆起为准。所谓心肺复苏就是为挽救心跳、呼吸骤停的伤病员所采取的一项急救技术,其目的是通过急救人员的努力,使伤病员的心、肺功能恢复正常,挽救患者生命,并力求不留下任何。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都支持导致婴幼儿与成人发生心跳骤停的原因有所不同。儿童心跳骤停原因多为窒息等原因相关(成人主要为心源性因素),而在缺氧导致心跳骤停的情况下首先通过心肺复苏5个循环施救缓解缺氧情形对儿童患者而言。
儿童心肺复苏时的人工呼吸也是和胸外按压配合使用的,除非患儿是明确的呼吸停止,脉搏>60次/分。在两者配合使用时其实和成人心肺复苏差不多,胸外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分,而人工呼吸每次吹气1秒,以30:2的按压通气比进行。
2.3 心肺复苏 儿童溺水后,应快速将儿童救起,平放于平地上,将衣扣、腰带解开,若溺水儿童出现呼吸暂停,无法摸到脉搏等情况,需立即开展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二者比例为1∶4。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将手掌放于胸骨下端剑突以上部位。
目前根据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儿童心肺复苏仍沿用2010版的CAB流程,指南认为当前尚缺少数据来支持更改儿童心肺复苏的流程,但CAB的流程可简化方便记忆,可能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