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场所卫生规范》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游泳场所的卫生管理,规范游泳场所经营行为,提高卫生管理水平,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由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制定。《游泳场所卫生规范》共五章、二十七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
负责馆内所有区域的卫生清扫。负责拖鞋的消毒、运送工作。负责对沐浴处的设施随时进行维护。负责白天的水、电等节能工作。负责馆内设施的管理和摆放。负责馆内卫生的管理、提醒和宣传。协助清理水池卫生和进行救护工作。负责门前。
1.游泳池开放时间由会所管理,非开放时间禁止进入泳池。2.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向每个游泳健身者宣传游泳安全卫生常识。3.如会所发现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病、性病、严重沙眼、急性结膜炎、
6.2 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符合GB 9667 、 GB 3097的要求( 水温规定除外) 。6.3 游泳场所室内空气符合GB 9667 、 GB 9668 、 GB/T 17093的要求。6.4 游泳场所的环境卫生符合GB 9667 、 GB 9668的要求。7 安全保证 。
1.依照卫生部《游泳场所卫生规范》的规定,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内容包括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个人卫生制度、卫生检查奖惩考核管理制度、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等(制度可制定一份,内容应全面),操作规程包括池水循环净化补充消毒。
严禁血吸虫病区或潜伏有钉螺地区开辟天然游泳场所。 (二)新建、改建、扩建的游泳场所工程选址、设计,在可行性论证阶段或设计阶段以及竣工验收前,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卫生学评价。游泳场所应将设计说明、水质处理设计参数、
根据国家体育局下发的《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游泳场所)》规定: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下的人工游泳池,至少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2人;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上的,按面积每增加250平方米及以内,增加1人的比例。
救护员以岗位职责为标准定岗,游泳池水面安全分片到岗,安全责任落实到各救护岗位的具体救护员,并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游泳池开放安全工作管理例会制度。夏季开放期间每天召集有关人员专门就当天安全工作的情况开会,时间不在。
救生员的岗位职责3 一、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待客热情、主动有礼。 二、班前保洁泳池环境卫生,检查场地及器材是否齐备可用,排查池内的安全隐患,及时做好水质处理。 三、雷雨天气、水处理等特殊情况要及时通知前台暂停开放。 四、严格执行。
游泳池卫生管理标准 (一)存放室:符合卫生要求,有足够照度,良好的卫生条件。存衣柜(箱)卫生整洁。卫生制度执行情况按旅店业要求。室内设施卫生。室内无异味,通风良好。(二)浸脚涉水消毒池 水中有效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