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类游泳场所,包括人工游泳场所、天然游泳场所和水上游乐设施。为加强游泳场所卫生管理,规范经营行为,防止传染病传播和健康危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根据《游泳场所卫生规范》要求,游泳馆消毒池尺寸,池长不小于2米,宽度应与走道相同,深度20厘米。《游泳场所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7〕205号)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文件 第六条 人工游泳场所设施、布局 (七) 淋浴室。
所采取的消毒方式须具有强烈的灭菌作用,能迅速而大量地杀灭细菌,即在30秒内消灭99.9%的微生物;灭菌效果应有合理的延续时间,能使游泳者带入池中的新的污染作用被有效地控制住;对游泳者的粘膜,皮肤必须无刺。
游泳池消毒药剂主要有:消毒剂。消毒剂分为漂白粉、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二氯海因、二溴海因,其中常用的就是漂白粉和次氯酸钠。絮凝剂。常用的絮凝剂主要有氯化铝,明矾,硫酸铝等。杀藻剂。
五泳道为准。耗氧量不得超过12mg/l 游泳余氯应0.4-0.6mg/l,化合性余氯应在1.0mg/l以上。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8个/L 尿素不得超过3.5mg/L.池水温度为22℃-26℃ 。
卫生部门也将加强游泳场所的卫生监督,按照要求,游泳场馆必须每天启动循环净水和消毒设备。一、泳池场所消毒 1.每天开场和散场后均应该对游泳池外、池边走道及卫生设施进行清扫、擦洗或冲洗一次,发现有污染时,可用浓度为250-。
(一)人工建造游泳场所应设置游泳池及急救室、更衣室、淋浴室、公共卫生间、水质循环净化消毒设备控制室及库房。并按更衣室、强制淋浴室和浸脚池、游泳池的顺序合理布局,相互间的比例适当,符合安全、卫生的使用要求。(二。
(一)游泳场所供游泳者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包括拖鞋、茶具等)应一客一换一消毒。(二)拖鞋的清洗消毒:应设置专用的拖鞋洗消间或区域。1.设置两个洗消池或洗消桶,备有橡胶手套、消毒药物、水源等。 2.清洗:先用。
清洁、消毒 (1)清洁游泳池及水底吸尘;(2)对池水进行水质化验,并根据化验结果适量投药达到净化标准,标准是pH值是6.5~8.5,含氧0.6mg/升左右,室内游泳池水温控制在28℃左右;(3)冲洗、刷净泳池脚水池,放满水并。
二、卫生设施要求及标准 各类游泳池必须有池水循环、净化、消毒设备,并保证运转正常。人工游泳池在开放时间内每日定时补充新水,保持水质有良好的卫生状况。游泳池池壁及池底应光洁、不渗水、呈浅色,泳池走道外缘。